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复习资料
维度和多层次的复杂综合结构,大致分为:1)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状
形式结构、能级结构、管理体系结构)2)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设置
结构、教科书结构、团队结构等)
高等教育的作用:1)高级知识的选择2)高级知识的传递3)高级知识
创建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1)在高等教育中实现新功能将不可避免地需要结构上的改变。
2)结构和函数之间没有必要的一一对应关系,往往可以通过得到相同的函数
要实现的不同结构。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策略
1)层次结构调整:(1)建设几所一流大学(2)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学科
专业结构调整:(1)实现学科与行业结构一致(2)大力推进学科
专业整合3)形式结构调整:(1)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形成多种投资方式
资本结构4)区域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发展。
3、高校的三大职能:
1)培养人才;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
对高校职能系统的基本了解:
1)高校的功能并非天生如此,而是一成不变的。 2)大学功能开发过程中,稍后会启动
新的不能替代现有的,而是与原有的功能一起构成高等教育功能。 3)学院
函数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融合,相互交叉。
第五章高校师生
1、高校教师素质要求:
1)文化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智慧); 2)心理素质(情感,
意志、性格);3)品德(爱学生、为师、不厌学、团结协作);
4)能力结构(教学、研究、组织)
大学教师的角色:
1)大学生提高知识和灵性的导师; 2)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大学生
榜样;3)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2、大学生主体性内涵:
1)自治; 2)代理; 3)创意。
主观性包括四个方面:
1)道德;2)认知;3)美学;4)实践。
大学生不同个体采取的主观性策略:
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是重点; 2)初中:从接受性学习过渡到发展性学习
变化;3)高年级:发展学习重点;
3、高校师生关系现状:1)以教师为主导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复习资料,以教师为中心; 2)师生关系
冷漠和疏远。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1)民主与平等;2)沟通与理解;3)自由与包容。
不同的关系理论:1)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2)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3)主导学科理论;4)双重
关于主题。
第六章高校教学
1、大学学科和科学:
科学:它是经过验证的标准化知识体系。
学科:是根据某一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和性质的差异,分门别类进行的研究
用于研究和学习的知识体系。
学科特色:1)具体研究对象;2)层次分明;3)教研结合;4)语言
语言系统和研究规范
2、大学专业:1)广义:专业的知识领域; 2)狭义:一种人才培养
一个基本单位,或一个教育实体。
专业设置影响因素:1)科学学科划分;2)经济社会发展需要;3)
人类发展的需要
专业设置原则:1)高级;2)灵活性;3)可行性;4)结构优化;5)
口径宽;6)开发功能。
3、大学课程:是高校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
大学课程特色:1)更深刻及时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
标志;2)反映了科学和文化知识发展的前沿;有利于探索高级知识的方式
组织;3)年轻人接受了基础教育,身心成熟时才接受
更高级的专业教育。
4、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结构规划是国家对学习的规范,保障人才培养
帐户和区域的文档。
教案修改的原则要求:
1)重点解决素质教育问题,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问题; 2)专注于课程内容
与系统集成,优化重组课程体系; 3)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
修炼的问题; 4)关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
5、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结构,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相关学科
内容指导性文件,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制度、教与学
学校进度、时间安排及教学方式要求等
大纲编制原则:1)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整体符合主题
每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2)极具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
自然; 3)应建立科学严谨的制度; 4)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5)文字要简洁,语言要清晰,用语要准确
6、教学内容: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二元性
作为课外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或讲义为基础,
以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达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
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原则:
1)及时,2)完整,3)培养学生个性,4)广博,5)调动教师积极性。
7、教学过程: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掌握
知识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学大教育一学大教育一,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
双边活动流程。
教学过程特点:1)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 2)学生的主观性逐渐增强。 3)
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 4)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逐渐加深。
教学过程规则:1)互相教学;2)教研互动;3)教学发展;4)教学
学习的教育(思想和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的实施步骤:
1)备课;2)课堂教学;3)评估。
8、教学方法:
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或活动。
教学方法的特点:
1)从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 2) 非常具有探索性。 3)有很多
强大的专业定位。
教学法使用原则:
1)教与学方法的统一;
2)传授知识的方法与培养智力的方法相统一;
3)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相统一;
教学方法类型:
1)发现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3)研讨会教学法;4)掌握学习法;5)
学习引导式教学法;6)个性化教学法
9、教学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安排和决策。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明确教学期望,分析教学任务; 2)确定学生的起始状态(原创知识,
学习动机等);3)分析学生从起始状态过渡到结束状态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或态度习惯; 4)考虑如何呈现教材并提供指导; 5)考虑什么方法
如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评价教学成果
教学设计模式:
1)系统分析模式;2)目标模式;3)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目标;2)起点;3)内容;4)时间;5)措施;6)
评估设计。
10、教学评价:
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做出价值判断,提供教学决策
控制教学活动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作用:1)管理; 2)方向; 3)鉴定; 4)激励; 5)改进。
11、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效、一致的教学理念
观点、技巧和风格的独特组合和表达。
教学风格特点:
1) 唯一的; 2) 多样; 3) 稳定; 4) 不断发展。
教学方式:
1)领导者更新观念;2)推进教学民主;3)鼓励教师自建教学
风格;4)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12、两种教学改革模式:
1)自上而下; 2)自下而上。
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国际化教学改革;2)学科整合;3)教学个性化;4)教学管理活动
转型; 5)倡导自主学习; 6)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7)强调教学内容
更新
教学改革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2)依法治学,推进教学规范化;
3)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5)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质量;6)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弹性学制等)
13、教学原则:
1)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 2)师生积极合作与自觉约束有机统一;
3)科学稳定、及时更新的有机统一;4)坚持广泛开发、选择和方便有效利用的有机统一;5)坚持科学稳定、及时更新的有机统一;直观的形象感知和逻辑实质性理解;6)坚持专业化、刻板化、套路与开放、灵活与灵活的有机统一; 7)综合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的有效统一
第七章高校科学研究
1、研究意义:
1)内涵:(1)人才培养;(2)师资队伍建设;(3)学科建设;(4)经费。
p>
2)外在含义:(1)提高国家科技水平(2)繁荣学术文化(3)服务社会(4)解决国际学术问题
p>
研究任务:
1)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2) 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 3)聚焦基础研究,积极开展应用研发研究;4)优化资源配置,直接服务经济社会;5)教育科研
研究类型:
1)按主题来源:
(1)高校教师独立研究(2)项目研究
2)按主题性质:
(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技术开发
科学研究原理:
1)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的统一3)应用研发研究支持基础研究;4)@ >遵循项目指南并尊重选题自由; 5)多层次多模式组合。
科研组织的一般流程:
1)科研准备;2)科研实施;3)科研成果评审与颁奖; 4)推广及申请
研究管理内容:
1)科研规划与策划;2)科研机构及团队管理;3)科研资源管理;4)科研成果管理
2、项目申报的主要步骤:
1)研究课题:(1)Orientation(科学发展、市场需求)(2)Methods(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跟踪法)(3)@ >步骤(阅读申请材料、调查研究状况、评估自己的能力)
2)项目设计:(1)项目提案(2)组成(3)合作单位选择(4)研究基金会(5)论证)依据(6)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7)项目意见填写
3、高校科研成果认定:
1)测试与鉴定;2)会议鉴定;3)信函鉴定。
科研成果转化:1)向国民经济建设相关行业和部门推广科研成果,使其发挥作用; 2)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p>
第八章大学服务社会
1、高校服务社会的内容:1)教学服务;2)科研服务;3)信息与设备资源共享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的管理:1)政府管理:(1)政策支持(2)经费鼓励(3)法律保护与约束2)@ >自我管理:(1)强调校长的职业素质(2)服务活动总体安排(3)加强服务人员建设(4)建立激励机制)服务行为系统)
高校服务社会的意义:1)办学方向的意义: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服务社会是方向的坚持和推进开办社会主义学校。 2)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意义:增强教学与科研的关联性,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起到重要作用。 3)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社会将因此对高校给予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2、美国大学服务社会参考:1)美国大学服务社会的两种模式:(1)城市大学(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2)职业发展学校(新教师培养模式) 2)美国高校服务社会的启示:(1)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学术与实践矛盾是首要问题)在服务社会中遇到的(3)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服务社会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九章学院管理
1、大学管理系统:
高等教育活动中各要素与组织运作方式的关系,包括大学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
内部领导的组成:1)校长2)决策权(董事会、理事会或学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
高校内部决策领导的活动:
1)官僚模式2)学术团体模式3)双组织模式
高校管理体制演进的启示:
1)高校不能脱离社会政治经济环境2)正确处理党领导与行政领导的关系3)集体领导与个人责任的关系4) @>要根据大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实施管理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类型:1)以政府干预为主2)以社会力量为主3)以自办学校为主
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考虑的因素:
1)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规划权;2)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 3)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方面:1)内部管理的重点要放在部门层面;2)管理过程要尽可能吸收教研人员的民主参与尽可能建立适合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4)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
3、大学组织架构:1)决策领导;2)职能管理部门;3)教学科研单位;4)相关下属单位
大学组织的特点:1)学科和国际化组织结构;2)组织目标的多样性和模糊性;3)组织成员活动中的高智商;4)相对独立
4、大学管理的系统要素:
1)主题; 2)对象; 3)方法; 4)目的; 5)环境。
高校管理的特点:1)管理组织松散;2)管理权限二重性;3)管理结构多元化;4)管理规范规范性矛盾与模糊; 5)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
大学管理原则:1)平等获得机会和择优培养;2)学术自由和教育责任; 3)学术自主和社会参与
大学管理的重要管理内容1)人力资源;2)教学;3)科研;4)财力和物力。
第十章高校教育制度
1、学院教育制度:国家为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根据教育法律和国家规定,由国家建立的各种教育机构相互联系的制度。教育政策和政策。
学校系统:
各级高等学校体系是国家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建立高校学制的基本依据:
1)服从社会生产力; 2)视科技发展水平而定; 3)受制于社会政治
治理体系;4)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
1)正式结构:(1)普通高校(2)成人高校
2)层次结构:(1)学院(2)本科(3)研究生)
2、美国高校:
1)一级为本科两年制专科; 2)二级为四年制综合大学
学术和各种专业学院; 3)第三极研究所与高等职业教育
日本的学校制度:
1)短期大学,与本科生相同,2-3年不等; 2)高职院校,招收初中
毕业生,学制5年,毕业后可进入大学三年级; 3)大学本科,普通
四年,六年从医
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1)逐渐尝试下放招生的权力; 2)录取时参考学生综合素质; 3)走得更远
逐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配合奖学金、贷款等)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方向:
1)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2)明确政府要毕业了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角色定位,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 3)毕业树
建立正确的就业管理,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11章高校建设
1、高校师资结构合理:
1)充满活力的年龄结构;2)多元化且充满活力的专业结构;3)不断优化的学历
结构;4)实用的题目结构;5)多元互补的学习源结构
改善师资结构的三点思路:
1)树立教师为本的办学观,强化教师主体地位; 2)建立包罗万象的教学
教师就业理念将名师传遍全球; 3)树立中西结合的师资培养理念,提升团队诚信
体能
2、学科建设的意义:
1)是人才培养的基础;2)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模式;3)人才培养
教育质量取决于学术发展水平
学科和专业建设策略:1)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方向和目标;2)
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3)注重学术梯队建设;4)突破原有
学科建设的组织形式;5)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3、课程建设内容:1)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 2)改革教学方式
段落和方法; 3)注意课程管理
课程建设评价:
1)评价过程:自我评价、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整改
2)评价指标:课程改革、教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效果、教学职责
3)评价原则:客观、统一、全面、目的
4、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对于高校来说,除了硬件建设,还有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最重要的部分是管理。高校应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学校文献资源服务
有效开发和利用网络文学信息资源的系统。
高校教学与实验设备建设:
1)合理规划是基础,2)加强项目管理是关键,3)建立灵活的投资机制
是重要的战略,4)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障。
高校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1)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场所;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是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格的培训中心; 4)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5、大学校园文化:
指学校行政人员和广大高校校园区域内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广大师生,
在服务和其他活动中创造的所有物质形式、精神财富以及创造和形成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辐射社会精神文明2)培养大学生素质3)为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校园文化的作用:
1)定位目标2)启发智慧3)塑造人格4)调节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1)共创校园精神:(1)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大义和集体主义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2)培养爱国爱校的乡土情怀,增强
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3)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成长意识(4)共建文明
校风,优化校园文化和个性(5)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
2)发展智力结构:(1)扩展知识(2)发展多种能力(3)提高艺术研究
培养(4)发展一种爱好。
3)培养健康的人格
4)丰富你的业余时间
第十二章高校发展
1、高等教育的整体观:
1)一方面,高等教育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化
它将与其他系统协调发展。 (外部)
2)另一方面学大教育一,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各个部分都应该以合理的比例和平衡发展,并且
准确处理数量、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 (内部)
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外部)
2)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
2、高等教育大众化:
1)音量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量化指标,那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到 15%-50%。
2)质量变化
包含教育理念、教育功能、教育模式、学术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招生要求、管理方式、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普及高等教育的途径和途径:
1)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2)多元化的专业设置;3)多元化的办学主体;4)民办
Standard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3、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1)From activity method;2)ability method;3)mental temperament method;4)process method.
The main cont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1)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hilosophy;2)International training goals;3)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content;4)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exchanges;5)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6)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essment
4、Modernizing Higher Education:
1)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entities:
(1)Educational thought, system,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2)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2)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ubject (the essence of modernization):
(1)Have a real possession of one’s own essence (2)Have the spirit of self-criticism and self-transcendence (3)Have
Future-oriented openness and creativity
Problems fa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1)Traditional culture restrictions;2)Real national conditions
5、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1)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2)The operation of each link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ransform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ed by higher education. 3)Improve higher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ye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4)The good innovation atmosphe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rejuvenate the country and developing higher education is:
1)ensur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focus on building several world-class universities;3)development
Innovative ability
6、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1)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2)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3)Relationship with the country and nation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estiny.
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1)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2)Each link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oper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ed by higher education. 3)Improve higher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4)A good innovation atmosphe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or national innovation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ies.
7、How do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hange ideas:
1)Macro level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1)On the one hand, it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society, and it develops in harmony with other systems of the society. (external) (2)On the one hand in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side the system, each part shall develop in a balanced manner in a reasonable proportion. (internal)
2)Micro-level: (1)To consider the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quality, the traditional single elite must be considered
The
type academic quality 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changed into a diversified 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2)For higher level
The view of other aspects of education should also be changed (school view, school-running view, knowledge view, teaching view, learning view
View, etc.).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英语口语培训班_英语培训机构排名 - 学好英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gsyl/lzyl/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