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班级观察量表,真正做到“听课评课”到“观课讨论课”
1 传统的“听课”后,为什么课还没有好起来?
课程评价是学校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组织的定期教学研究活动。一般听评价课的“情景”是这样的:
听课的老师们全神贯注,目光紧紧盯着班上的老师们。也有很多老师陷入沉思,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在评估一堂课时,班上的老师先讲课,然后反思。观课教师轮流发言,开始全班“1+1”评价。一优点一建议不再赘述。参加讲座的老师们都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解决方案,特别细致有效。课堂上的老师也可以及时沟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这样一来,似乎没有问题,效率很高。然而,许多老师反映学生们仍然不知道如何说得那么好。几位备课组长也反映,他们在课堂上被老师磨练了好几次,但课上还是没有起色。原因在哪里?
为此,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课堂观察,利用观察工具,深入课堂收集证据,将观察到的真实现象反馈给课堂。也就是说,我们要“观课”,而不是“听课、评课”。
2什么是“课堂观察与讨论”?
观课与讨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学员围绕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进和创新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活动。
实践工具的背后是思想和文化。以改善教学、研究和教学生活为目的,课堂观摩讨论主要强调以下文化理念:“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以学促教的质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 ”,以及“成长创造的幸福观” “相互滋养的生态观” “静脉特征的真理观” “对话促进理解”。
这些概念构成了当前课堂观察与讨论文化的总体框架和理想愿景,进而形成了课堂观察与讨论的实践策略。那么,我们要看什么?
崔云洛教授团队的LICC课堂观察框架给了我们灵感。 LICC课堂观察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观察课堂。每个维度有5个视角,每个视角都有对应的观察点,加起来是68个。
经过调研,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比,我们发现很多讲座都是针对老师的英语学科如何评课,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相反,它应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因此,我们建立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四个维度。
通过学习研究,我们梳理了观课和讨论课的过程步骤:每个过程以问题为引导,通过课前讨论确定观课点;观察点记录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反馈和证据促使教师真正反思和重构课堂。
35 种工具可帮助您“观察课程”
确定各个维度的观察点后,如何实现有效观察?我们开发了一些有用的观察工具。我们的研究路径如下:
我们的五个观察工具如下:
1.目标-学习活动一致性分析表
由于学校年轻教师较多,备课需要指导,我们首先设计了“目标-学习活动一致性分析表”。该表主要诊断教师备课情况,关注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目标表述是否准确,学习活动是否服务于目标,是否与目标匹配,作业设计是否精炼,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本表由班主任提供教学设计,班主任分析诊断,及时反馈班主任调整教学设计。这个分析表是为了达到目的,所以是所有学科通用的,也可以调整学科。
2.目标达成班观察时间表
“目标成绩观察表”是在一致的目标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成绩的实现情况。
首先,它是针对特定主题的。由于学科性质不同,上一部分设计了观课表来指导备课,在学科性质上应具有独特性,例如:
以中文科目观察表为例:红色部分由老师根据班级的教学设计填写。课堂观察计划呈现单元语言的要素、交流平台的知识、课后的问题。一是引导教师重新思考。其次,即使是第一次看这门课的老师也能快速掌握重点,诊断目标是否准确。评价点的设计是否在逐步实现目标,包括作业设计是否与目标相对应或目标的迁移,黑板设计是否合理必要等。
其次,它以观察为中心。从观察老师到观察学生,课堂观察需要时间和精力。红色部分由班主任提供。课堂观察老师再也不用写字写字了,可以把精力放在观察学生的学习上;基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一页打出,可圈出,并有注释指导仔细评价。
第三,评价是多维的。对于班主任,可以选择设计评价点、评价标准、重点或量规。然后,针对相应的成绩部分,根据需要进行定量记录,或者定性描述学习过程和程度。
如果老师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选择多种评价形式,给观课老师分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记录,如果有的话可以拍照或者录像有必要英语学科如何评课,这样老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课堂。课堂状态,微镜头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程度的证据。同时,我建议该部分可以自我思考,链接重构,或者深入分析学生成绩的原因,并得出推论来审视自己的课堂。
3.进度观察表、评价点量规观察表、学习点定性观察表
进度观察表是数学中常用的。考前考后题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涵盖所有教学目标;问题的认知水平要求与目标一致;后测的认知水平与前测相当,可以进行比较。总结其设计的特点: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对比性。
评价点量规观察表,观察点量规设计是难点,利用大数据分析课堂效果程度,方便因材施教。其设计特点是:合理性、科学性、层次清晰、大数据确定性分析。
学习点定性观察表是专门为学习方法设计的观察表。班里老师确定观察方面,如口语、听力、小组合作、批注等。观察班的老师用线描和深度图详细记录学生的状态,从而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了解学习状态。很多时候,它也指向情感价值。通过详细记录学习点或行为和方法,微镜放大、画线记录学生的一举一动,分析课堂中的各种关系,推导出各种表现的原因。
4“观课”实践过程
经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各学科敲定了初稿。在进行同班异种磨时,我们首先尝试将其用于四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三年级英语。
此时英语学科如何评课,教师观课状态如下:观课教师座位位于定点观课组旁。他们关注小组中的学生;他们用双色笔圈出课表,时而观察学生写字记录,时而思考,对班里的学生满意地微笑。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观察组的讨论中,当然也有抬头观察班上老师的时候。
课堂讨论的过程如下:课堂上的老师反思目标的实现情况,然后观察课堂的老师轮流发言,描述定点小组的情况,然后开始“ 1+1”课堂讨论,一个优势,一个建议,不重复,但有一半的老师已经开始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证据来讨论课程了。
一位老师这样描述:
“我在固定点观察5组,一共4个学生。我发现只要老师说话,A班就开始玩手,B班玩文具,C班有时看在老师身上时而左右,D班一直在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然而,当老师要求组长带领活动时,每个成员都集中精力。作为组长,同学D有条不紊地安排了小组学习,其他三个孩子听从安排,轮流发言。大家都说得很好,尤其是A同学,超出了我的预期,说的很好,所以我录下来了。”
老师把录好的视频拿出来给大家看。班上的老师对A同学的表现非常惊讶。一个从不听课、从不回答问题、爱闹的孩子,在小组合作中居然表现得如此精彩!
基于此,老师的建议是:既然你已经有意识地放过孩子,就让学生在小组学习后表现出来。即使是最顽皮的孩子,只要有机会,也会说些什么。慢慢慢慢变好!
5“观课讨论”的意义在于让老师们真正触动课堂
只有在具体课堂的分析和重构中,才能触及隐藏在行为模式中的原始概念,从而产生新旧概念的碰撞。新想法只有在被认可并内化为想法后才能被接受。
我们发现,借助观课工具观课和讨论课,不仅可以指导教师备课、关注观察点、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证据。这些证据确实打动了课堂上的老师,开始重构他们的想法——
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一定的机会,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互动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学生之间的学习更好!
总之,通过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我们可以真正看到学生学不会、老师不好的原因,但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研究。研究无止境5个班级观察量表,真正做到“听课评课”到“观课讨论课”,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将不断优化,帮助教师从“教”转向“学”。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英语口语培训班_英语培训机构排名 - 学好英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cygs/5803.html